胃部突然疼痛,同时伴有恶心、想吐,可能是因为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完善胃镜检查。如果伴有出血,还需行胃镜下的止血治疗。如果未有出血,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1、急性胃炎:指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患者表现为上腹痛、胃胀、恶心、食欲不振,严重的话还会有呕血、黑便、脱水及酸中毒。确诊需要依靠胃镜发现糜烂及出血病灶,必要时需要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戒酒戒酒,避免使用NSAIDS类药物,可以口服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例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尼替丁等,还可口服胃黏膜保护剂例如果胶铋、硫糖铝等促进胃黏膜修复。
2、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损伤和防御修复不足是发病机制的两个方面,病变可穿透黏膜肌层或者更深层次。消化性溃疡多是慢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周期性发作,部分病人表现为与进食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餐后痛多见于胃溃疡,饥饿痛或夜间痛,进食缓解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当溃疡严重出现并发症,例如出血、穿孔,即可表现为急性胃痛。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为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同时可加用胃黏膜保护剂果胶铋、硫糖铝。出血严重需要行内镜下治疗,例如溃疡表面喷洒蛋白胶、出血部位注射肾上腺素、止血夹钳夹、热凝固术等。急性溃疡穿孔、胃溃疡怀疑癌变可以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3、胃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80%的早期胃癌患者无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消化不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症状是体重减轻、上腹痛,另外还包括贫血、食欲缺乏、乏力等。一定诱因条件下肿瘤会发生破裂出血,即可表现为急性胃痛,这时候需要及时行内镜下止血,如止血夹钳夹、热凝固术等。同时完善腹部CT、腹部MRI等检查明确肿瘤是否存在转移,情况允许及时行全胃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