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隐隐作痛还伴有胃胀打嗝,很可能是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情况引起,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做不同处理的治疗。具体如下:
1、消化不良
首先考虑是消化不良引起的问题。当胃肠运动过慢时,再加上饮食不合理,就很容易导致消化系统出现细菌感染,从而诱发肠胃功能混乱等情况。
治疗上可调整饮食结构,规律用餐,如常规方法不能改善,需根据具体病因针对用药。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胃动力不足,可用促胃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片、西尼必利片等。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轻重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患者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打嗝等。常见的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疗上,消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药物治疗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胃酸增高可用PPI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如果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需服抗生素治疗。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胃复安等药物治疗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
3、胃溃疡
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
治疗上,首先应用减少损害因素的药物:如制酸剂、抗胆碱能药物、H2受体拮抗药、丙谷胺、前列腺素E2的合成剂及奥美拉唑等,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的药物:如硫糖铝、铋剂、甘珀酸(生胃酮)等。如果胃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止血措施主要有: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PPI),提高并维持胃内pH值;还有内镜下止血、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