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素氮是机体蛋白质代谢产生的终末产物,其升高多与生理情况、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等有关。对于尿素氮高的处理,应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生理情况,如果进食大量高蛋白类食物,如鱼、蛋、奶等,而喝水又较少,此时就可能出现血尿素氮的轻度升高。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可适当减少蛋白类食物的摄入,多喝水,血尿素氮很快就会下降。
2、急性肾损伤,如感染性休克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从而使肾脏血液灌注不足引起急性肾损伤,血尿素氮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所以会出现血尿素氮的升高。针对这种情况,治疗上包括病因治疗和抗休克治疗,病因治疗,需要积极寻找感染灶,在病原菌未明确前,可经验性选用抗菌谱广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等,在药敏结果出来后,可选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补液包括晶体和胶体,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等,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如维持呼吸功能、防治ARDS等。
3、慢性肾衰竭,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慢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受损,此时除了血尿素氮会升高之外,肌酐也会升高,尿蛋白也会升高。针对这种情况,在饮食方面,患者需要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如鸡蛋、牛奶和瘦肉等,平时需防治感染,药物治疗上,可以应用依那普利、替米沙坦、缬沙坦等药物降压,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利尿,当患者血肌酐>707μmol/L,并有明显尿毒症的临床表现时,需行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