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现胃疼需要考虑的疾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治疗上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对应处理。
1、慢性胃炎: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多数病人表现为胃部不适、饱胀、钝痛,也可出现食欲缺乏、嗳气等症状。因该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所以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经常性胃疼。确诊需要完善胃镜,治疗上可以选择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钠等,也可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注意促胃肠动力药物与其他药物至少需间隔一小时以上服用。
2、胃溃疡:胃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主要表现为周期性的胃痛,与进食相关,具有节律性,餐后痛多见。大多数患者会表现为经常性胃疼。确诊首选胃镜,治疗上因幽门螺旋杆菌与胃溃疡发病相关,所以建议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的四联方案,即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胶囊、雷尼替丁胶囊等;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铋剂,如胶体果胶铋胶囊、复方铝酸铋颗粒、枸橼酸酸铋钾颗粒等。如果溃疡比较深就会导致溃疡出血,治疗需要内镜下止血,如溃疡表面喷洒蛋白胶、出血部位注射肾上腺素、出血点钳夹等。
3、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是腺癌。80%的早期胃癌无症状,部分病人有消化不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症状是体重减轻、胃痛,另外还包括贫血、食欲缺乏、厌食等。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经常性胃疼,确诊首选胃镜检查,早期的胃癌可以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进展期胃癌尽可能选择根治性切除,伴随有远处转移患者可选择姑息性治疗,如放疗和化疗。
处方药的使用,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