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巴和脖子交界处里面长了个疙瘩时,需要考虑皮脂腺囊肿、毛囊炎、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甲状舌骨囊肿、淋巴瘤等因素所致,并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皮脂腺囊肿:当下巴和脖子交界处皮肤组织的皮脂腺导管被堵塞时,就会使皮脂淤积而形成皮脂腺囊肿,可表现为小疙瘩,不伴有疼痛或瘙痒感。
治疗方面:较小的皮脂腺囊肿可通过小切口切除,较大的皮脂腺囊肿则需要外科切除。
2、毛囊炎:当下巴和脖子交界处皮肤组织中的毛囊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后,就会以毛囊为中心形成丘疹,可表现为疙瘩。
治疗方面:可外用夫西地酸软膏等药物改善症状,也可使用头孢呋辛等药物抗感染。
3、淋巴结炎:当下巴和脖子交界处的淋巴结发生感染时,就会造成该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从而形成疙瘩,此时表皮可发生红肿,伴有疼痛感。
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是头孢曲松等抗感染类药物,病灶化脓时还可能需要切开引流。
4、淋巴结结核:当下巴和脖子交界处的淋巴结发生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后,就会出现淋巴结结核,此时可触摸到小疙瘩,可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治疗方面:患者需要接受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等。
5、甲状舌骨囊肿:甲状舌骨囊肿是源于甲状舌管残余上皮的先天性囊肿,表现为舌骨附近的囊性肿物,有合并感染的可能。
治疗方面:主要是手术切除,如果合并感染,还需要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
6、淋巴瘤:当在下巴和脖子交界处触摸到无痛性的疙瘩时,需要考虑淋巴瘤的可能,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治疗方面:淋巴瘤患者需要及时至医院就诊后,明确分型及分期,并接受规范的化疗、放疗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