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又叫做口腔念珠菌病,指的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的口腔粘膜病变,临床上表现为口唇部粘膜、舌、软腭等部位出现的白色膜状物,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免疫缺陷、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临床上鹅口疮的危害可能是会导致患者出现念珠菌食管炎、肺念珠菌病、腹泻等,具体如下:
1、念珠菌食管炎:由于患鹅口疮,口腔内存在念珠菌,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会导致念珠菌蔓延,并侵入食管粘膜,从而使得食管粘膜出现溃疡性、伪膜性的炎症,临床表现为拒食、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对于念珠菌食管炎的治疗,主要是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鹅口疮、停止抗生素使用等),还要进行高蛋白、高营养饮食,还需进行药物治疗(如制霉菌素、伊曲康唑、酮康唑等)。
2、肺念珠菌病:由于患鹅口疮,口腔内存在念珠菌,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会导致念珠菌蔓延,从而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肺部炎症,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对于病因可进行药物治疗(如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等)。此外,还可进行对症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复方甘草片、布洛芬等,缓解头痛和咳嗽。还建议患者加强营养,进行适当锻炼。
3、腹泻:若患者鹅口疮未及时治疗,则念珠菌可能由口腔到肠道,进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患者出现腹泻症状。主要采取抗真菌治疗(如制霉菌素、伊曲康唑、酮康唑等);还可服用肠道菌群调节剂,如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等;还可加强自身营养,进行高蛋白饮食,锻炼身体等。
牙齿矫正可以改变脸形吗
黄凌凌副主任医师 口腔门诊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